东晋皇族、敦煌大户、鲜卑王子何缘团聚北魏平城?丨观展

来源:爱游戏    发布时间:2024-02-06 12:56:29

  公元398 年,游牧民族鲜卑拓跋部从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迁至平城(今山西大同市),建立了北魏政权。傍边原大地堕入烽火连天的动乱之中,这一时期的平城却伴随着北魏政权的勃兴而获得了名贵的开展机会,成为北方的政治、经济、文明中心。

  北魏平城年代,是民族大沟通、大交融的年代。是谁住在这座人口百万的大都市?谁在书写魏碑、制作云冈石窟?哪些人推进着孝文帝的汉化变革?大同市博物馆的“魏都平城”常设展,帮咱们把时针拨回公元477年——“太和新政”敞开之年,与身份悬殊的东晋遗民、凉州大户和鲜卑王子在街头相遇,听这三位前史人物叙述平城的此生宿世。

  司马金龙是东晋皇族之后,其父司马楚之本系晋宗室,因刘裕篡位诛杀司马氏,不得不投靠北魏。

  司马楚之北奔示意图图源:2018 年南京博物院“琅琊王——从东晋到北魏”展览介绍

  司马楚之是司马懿的弟弟司马馗的八世孙,东晋益州刺史司马荣期之子。《魏书·司马楚之传》说他“罕见英气,能折节待士”,得到太武帝拓跋焘(408 年~452 年 3 月 11 日,北魏第三位皇帝)的重用,久镇边塞,颇有威名,受封“琅琊王”。史籍记载,其时太武帝举兵征讨蠕蠕(即柔然),司马楚之担任督送粮草。敌军特务潜入营中,截驴耳而去。手下将领都不知何以,只要司马楚之判别说:“一定是敌军探子截去作为复命凭据了,敌人很快便会来攻。”随即派兵士“伐柳为城,水灌之令冻,城立而贼至”,由于冰城陡峭巩固,逼退了敌军的攻势,楚之也因功得到太武帝的嘉奖。

  正所谓虎父无犬子,《魏书》赞誉司马金龙“罕见父风”,加上他母亲贵为北魏宗室、夫人是陇西王源贺之女,因而宦途坦荡。早年出任太子侍讲,官至镇西大将军、吏部尚书,太和八年(484)薨,追赠大将军、司空公、冀州刺史,谥康王。

  书体为隶楷,用笔以方垂直势为主,兼以圆笔曲势。字体略呈扁方,欹侧取势。《司马金龙墓表》、《墓铭》名副其实地成为北魏平城书体的代表作,书刻之精巧,在许多的北魏平城时期铭石中高标独树,雅操孤贞,与《皇帝南巡之颂》并为“双璧”。

  司马金龙配偶合葬墓发现于 1965 年,虽曾早年被盗,但仍出土了 454 件精巧的随葬品。其间最有目共睹的是 210 件陶俑组成的仪仗部队,是迄今为止北魏时期阵型最大的俑阵。

  大同市博物馆将陶俑依照墓葬里的摆放方式展出,威严的俑阵透出一股横扫千军的大魏雄风。整个俑阵大部分选用釉陶原料,前两列是轻马队,头戴鸡冠,脑后风帽是鲜卑族特有的服饰。左右两列仪卫俑则头戴圆顶风帽,披皋比风衣。

  终究压阵的是四列显赫一时的“甲骑具装”俑。所谓甲骑具装,便是指“人披重甲、马有马铠”的重马队,他们以丈八长矛——马槊(shuò)作为首要武器,经过集群冲击击垮敌人军阵,在中古时期的战场上具有肯定的威慑力。司马金龙墓的马队俑头戴兜鍪(dōu móu,指古代兵士戴的头盔,秦汉曾经称胄,后称兜鍪),内着圆领袴褶,外身罩有短铠;马首低昂,马头被“面帘”很好地保护起来,马铠绘有条状纹饰。这样一支人数不多的精锐部队,显示了司马金龙作为镇西大将军、云中镇大将的威严,也暗示出其时北魏军事力量的强盛。

  更凶猛的是司马金龙还有“出将入相”的潜质。他兼具汉与鲜卑血缘,在外是勇猛善战的鲜卑马队将领,家居时却欣慕儒学,保有汉族士大夫的家学素质。司马金龙墓漆画屏风是第一批制止出国文物之一,画面内容多取材于《列女传》《汉书》等记载的妇女、忠臣、孝子、圣贤故事,显示了传统的儒学价值观和墓主人的志向。主体颜色明显淡雅,以朱漆为地,黑漆勾描人物,黄、青绿、白等色填廓。在画风上,它与顾恺之所作的《洛神赋图》、《女史箴图》非常挨近,带有明显的南朝文明颜色,是南北文明交融的重要见证。

  司马金龙先是娶了北魏名臣源贺的女儿钦文姬辰,钦文姬辰逝世后,司马金龙又娶了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妹妹武威公主的女儿沮渠氏为妻。经过联婚,司马金龙一家与北魏皇室建立了紧密联系,也正由于有司马金龙这样儒学涵养深沉的汉族士大夫官吏于北魏,给孝文帝推广汉化的“太和新政”供给了准则和文明上的根底,然后敞开了文明的交融与共生。在洛阳龙门宾阳中洞前壁浮雕《皇帝礼佛图》中,咱们咱们能够看到孝文帝自己的形象,皇帝和大臣仿效起汉式衣冠,仿佛华夏仪型。

  北魏太延五年(439),太武帝拓跋焘平定凉州后,“徙三万余家于京师”。是岁,鄯善、龟兹、疏勒、焉耆、粟特等西域诸国纷繁遣使朝贡。宋绍祖的生平事迹文献无征,但依据一块刻字的墓砖能确认,他就在那凉州迁往平城的部队之中。墓砖灰色无纹饰,一面阴刻 25 字,字口涂有赤色,内容是“大代太和元年岁次丁巳幽州刺史敦煌公敦煌郡宋绍祖之柩”。开掘者依据墓主人的骨骼测算年龄在五十岁以上,可知宋绍祖年少时来到平城,在此地日子三十余年后终究下葬在这座新式的帝国都郊。

  敦煌宋氏在晋代便是西州大姓,宗族祖先宋繇曾担任河西王右丞相,在北凉政权中是无足轻重的人物。宋绍祖很可能就来自这一支望族,他生前任职幽州刺史、受封敦煌公,是凉州移民中的首领。出其不意的是,这样一位重要人物却习气乘坐牛车出行,乃至以牛车模型随葬。

  考古学家以为,宋绍祖墓的出行陶俑群以华美的牛车为中心,是秉承西晋以来华夏随葬俑群的传统。据研讨,东汉晚期牛车开端遭到遍及注重,各层人士出行的交通工具逐步由马车过渡到牛车。其间第一流的要张帷幔掩盖车顶,称为“通幰(xiǎn,车上的帷幔)车”。《晋书·舆服志》载:“通幰车,驾牛,犹现在犊车制,但举其幰通覆车上也。诸王三公并乘之。”

  宋绍祖墓出土的两辆“牛拉鳖甲车”就归于通幰车。车厢四隅立柱,车盖拱起形似鳖甲,外部用墨线勾勒出方格图画,车厢内部涂饰红彩,高雅大气。车身两边各开窗两扇,窗下别离有三个小孔,用于插杆张幔,惋惜木杆和丝织物均已消灭无痕。车舆底座还做出精巧的凹槽规划,用以固定车轴,前部左右两边各有一孔,便利插辕驾车。木制的车辕和车轴也都迂腐丢失了。

  车舆准则是古代礼制的重要代表,拓跋鲜卑本以游牧涉猎为主,魏太祖拓跋珪草制的车辇“虽参采古式,多违旧章”。宋绍祖墓出土的成套陶车模型包括前导、传乘、副车、主车四种车型,精真,准则严谨,是研讨北魏平城时期官员出行仪仗和车制的宝贵材料。

  陈寅恪先生曾论定:“华夏魏晋以降之文明搬运保存于凉州一隅,至北魏取凉州,而河西文明遂输入于魏,这以后北魏孝文、宣武两代所拟定之典章准则遂深受其影响,故此(北)魏、(北)齐之源其间亦有河西之一支派。”以宋绍祖为代表的河西士族给北魏平城的社会经济、文明等各方面都注入了簇新的生机。

  元淑是北魏常山康王的第二十五个儿子,具有鲜卑血缘的他拿手骑射,并且天然生成神力,能“弯弓三百斤”,历任平北将军、河东太守、平乡镇将。依据墓志编年,卒于正始四年(507),时年六十一。

  如司马金龙一般,元淑也是个文武双全的奇才。其时人写的墓志就盛赞他“标九功於千祀,显六德于万叶,故文焕于魏史,可得而略之”。惋惜北魏的国史没能完好留存到现在,《北史》记载:“(元淑)孝文时,为河东太守。河东俗多商贾,罕事农桑,人至有年三十不识耒耜。淑下车劝课,躬往教示,二年间,家给人足,为之谣曰:‘泰州河东,杼柚代舂。元公至止,田畴始理。’”

  河东大众歌谣里“杼柚代舂”的意思是用织布机替代舂米,阐明当地原先的习俗是从事织锦贩卖的“奢华业”。身为鲜卑王子的元淑深知民意,预见到农业经济对民生的重要性,因而大力宣扬农桑,一马当先到民间教授农业知识,使得河东当地的农业生产从头恢复起来。

  元淑所教授的农业知识,和他年轻时在北魏的日子阅历有关。在大同周边的北魏墓葬中曾出土过一幅大型劳动图岩画,生动描绘了平城居民的日常生产劳动。画面被弯曲的路途分为两部分,左边尽管漫漶,仍可辨认出鲜卑风情的毡帐和汉民族特征的车舆之下人物活动的局面。右侧保存较好,绘有舂米、牛马草场等农牧业劳动的情形。

  该墓题记为平和二年(461),舂米与放牧牛马的画面并排,再结合其他墓葬出土许多铁制耕具这一现象,阐明这一时期农业经济在平城居民的日子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元公至止,田畴始理”的轶闻,便是北魏平城年代鲜卑人与各民族居民调和同处、水融的生动描写。

  岁月仅似白驹过隙。在阅历了十余年的变革之后,北魏朝廷总算迎来了以南迁为标志的汉化改造。太和十八年(494)三月,孝文帝以南伐为名,带领群从百官声势赫赫地从平城动身,此行目的地是一座陈旧的国都——洛阳。

  对汉族士大夫们来说,那里是日思夜想的河洛故京。但司马金龙和宋绍祖都没能比及这一天,便已埋骨于桑干河畔。在一众鲜卑贵族的部队里,咱们或许能看到盛年之际的元淑,他正驻马踌躇南望,略带猎奇地揣想那个悠远的新都……

  公元 398 年,北魏道武帝将国都从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迁到平城,敞开了光辉的北魏平城年代。至太和十八年(494)孝文帝迁都洛阳,平城作为北魏国都的前史达 97 年之久,是其时北方政治、经济、文明的中心。重要遗址如云冈石窟、方山永固陵、明堂遗址等留存至今。在大同周边地区的北魏墓葬中,出土了数不清的宝贵文物,它们记录着南北朝民族沟通与交融的前史。

  这些文物大多已入藏大同市博物馆,该馆坐落平城区太和路,属国家一级博物馆。现有收藏文物 17 万余件,分为“沧桑代地”“魏都平城”“辽金西京”“明清重镇”四个前史陈设。本文介绍的北魏文物都在二楼“魏都平城”陈设。三楼的“辽金西京”展也有许多重磅文物,值得一看!

  大同市博物馆开放时间为 9:00-17:00(16:00 中止入馆)。每周一闭馆 (国家法定节假日在外)。可提早7日(含当天)在大同市博物馆官方微信“门票预定”、大同市博物馆官方网站“预定服务”页面进行分时段实名预定,并保存好预定凭据。